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逃荒叹乙丑 清 · 赵翼
 押阳韵 出处:瓯北集卷四十七
男拖棒,女挈筐,过江南下逃灾荒。
云是淮扬稽天浸,幸脱鱼腹馀羸尪。
百十为群踵相接,暮宿野寺朝城坊。
初犹倚门可怜色,结队渐众势渐强。
麾之不去似吠犬,取非其有或攘羊。
死法死饥等死耳,垂死宁复顾禁防。
遂令市阛白昼闭,饿气翻作凶燄张。
黔敖纵欲具路食,口众我寡恐召殃。
侧闻有司下令逐,具舟押送归故乡。
却望故乡在何所,洪流降割方汤汤。
请急赈歌 其三 清 · 蔡廷兰
 押屋韵 出处:此诗收于蒋镛《澎湖续编》〈艺文〉,又载林豪《澎湖厅志》〈艺文〉、连横《台湾诗乘》、陈汉光《台湾诗录》、许成章《高雄市古今诗词选》。
救荒如救灾,祸比燃眉蹙。
杯水投车薪,燎原势难扑。
叹息此时情,鸟焚巢已覆。
告急书交驰,请帑派施谷。
连月风怒号,滔天浪不伏。
劳公百战身,悬民千里目
愁无山鞠穷(编者按:「穷」,连横台湾诗乘》作「藭」。),疾奈(编者按:「奈」,连横台湾诗乘》作「赖」。)河鱼腹。
藜藿杂秕(编者按:「秕」,林豪澎湖厅志》、连横台湾诗乘》作「秕」。)糠,终餐不一掬。
哀肠日九回,何处求半菽。
见公如得父(编者按:「父」,蒋镛澎湖续编》作「艾」,疑误。),幸免填沟渎。
去时编户口,稽查费往复。
积困苏难迟,倒悬解宜速。
我亦翳桑人,不食黔敖粥。
(编者按:「爱」,连横台湾诗乘》、许成章《高雄市古今诗词选》作「曼」。)倩饥何妨,长歌以当哭。
安得劝发棠,加宾(编者按:「宾」,林豪澎湖厅志》、连横台湾诗乘》作「赈」。)一万斛。
(编者按:「康」,林豪澎湖厅志》、连横台湾诗乘》作「匡」。)大臣心,补助生民福。
会看达九重,褒嘉锡命服(江宝钗编校)
正乐府十篇 其一 卒妻怨 唐 · 皮日休
乐府盖古圣王采天下之诗,欲以知国之利病,民之休戚者也。得之者,命司乐氏入之于埙篪,和之以管籥。诗之美也,闻之足以劝乎功。诗之刺也,闻之足以戒乎政。故周礼太师之职,掌教六诗;小师之职,掌讽诵诗。由是观之,乐府之道大矣。今之所谓乐府者,唯以魏晋之侈丽,陈梁之浮艳,谓之乐府诗,真不然矣。故尝有可悲可惧者,时宣于咏歌,总十篇,故命曰正乐府诗。
引用典故:杞妇哀 鲁人髽
河湟戍卒去,一半多不回。
家有半菽食,身为一囊灰。
官吏按其籍,伍中斥其妻。
处处鲁人髽,家家杞妇哀
少者任所归,老者无所携。
况当札瘥年,米粒如琼瑰。
累累作饿殍,见之心若摧。
其夫死锋刃,其室委尘埃。
其命即用矣,其赏安在哉。
岂无黔敖恩,救此穷饿骸。
谁知白屋士,念此翻欸欸
无锡华景章以墙东陆先生所序乃祖玉溪义士之文徵予诗故有此作 元末明初 · 谢应芳
 出处:龟巢稿卷十六
猗欤古圣贤,饥溺视由己。
圣贤久不作,人多饥溺死。
天历年中岁荐饥,老夫身亲耳自知。
操壶枕籍委沟壑,乌鸢饱食狐狸肥。
适逢郡县无良吏,狎弄文移等儿戏。
义仓和粜百蠹生,殊失先民救荒意。
吁嗟玉溪翁,高义孰与俦。
黔敖之粥活乡里,立解倒悬危急秋。
指囷不结当世交,易量不效前人尤。
尽令菜色作喜色,如度弱水登蓬邱。
嗟哉玉溪翁,往事谁纪述。
乡人口碑传四方,墙东老手春秋笔。
老夫知名五十载,更喜墙东文字在。
义声洋洋流至今,又阅田变沧海。
天生孝孙念厥祖,礼乐趋跄绳祖武。
丈夫不忧无万钟,要为颠崖救辛苦。
都门感十首 其六 癸亥八月 清末至民国 · 孙保圻
七言律诗 押灰韵
人世无垆铸横财,身如槁木意寒灰。
公田亦作埋忧地,郎署难寻避债台
乞食黔敖知不免,忍饥方朔有余哀。
微闻府主多豪兴,犹斥千金买笑来。
渊明饮酒二十首 其三 壬寅 清 · 郑珍
 押庚韵 出处:巢经巢诗钞前集卷六
使气路旁粥,何损黔敖情。
夷齐止如此,饿死仍无名。
人死非一涂,人生不更生。
古来嗜酒辈,到死得鬼惊。
当时谓醉耳,竟乃事事成。
庚申四月十三日,贼至,余拟避至江口,行抵石柱庙梁氏寓居,始知沿江亦有贼,余遂不复前进,下午被贼搜出,端坐听天,吊打索断,掷余于地,遂以刀斫余头顶七八处,又以刀击左臂,筋骨几折,幸未发晕。逾时就卧草间。踵至者见受重伤,不复加刃。至十九日,舁回寝室,家已掳掠一空。六月杪勉强渡江,始能徐步 其三 清 · 缪重熙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母子邀天幸,羁栖境倍屯。
谁怜赤手厄,仍此素心人(余抵北沙,张君恩廷遣子弟远来问安,馈以钱米,从兄诗及朱君荣继之。)
惠异黔敖食,寒嗟范叔身。
后先资接济(张君不待告急,周恤及时,故去年尚堪敷衍),酬报是何辰。
舟泊汉阳一月触目悲来杂成六绝 其六 清 · 贝青乔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出处:半行庵诗存稿卷五
发棠谁不忆前秋,路畔黔敖粥一瓯。
惜我邻疆囊米至,都如角黍掷洪流。
龚行可逃荒别后 其二 元末明初 · 王逢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出处:梧溪集卷四
奉粥黔敖绝后尘,开仓汲黯愧今臣。
天王旰食朝元阁,不道佳人自鬻身。
乐府体四章记江浙大水 其一 选二 清末 · 俞樾
 押词韵第十五部
小口三,大口六,六文钱,一合
炊之为糜,不盈一掬,何况小口又减半,虽易糠秕且未足。
昔时富户今亦贫,何人为具黔敖粥。
西风策策吹茅檐,大口小口同声哭。
黜陟使柳谏议780年2月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八十九 创作地点:江苏省镇江市
某月日。试秘书省校书郎权德舆上书阁下。
德舆材术无闻。重以拙讷。
虽星轺往复。皆获趋拜。
竟未得粗承馀论。少尽下情。
伏蒙以通世之旧。将献状受禄。
感戴循环。不知所措。
或有所见。敢布愚衷。
何者。今皇帝驭天下之初。
将欲拔才俊。延幽滞。
综覈名实。览观风俗。
故分诏近臣。省问四方。
将天之命。其旨不细。
则阁下举一士。用一贤。
必当穷验声实。精究终始。
一旦以愚当荐士之目。诚众多所未喻也。
凡以故旧之私。不能忘情。
与夫推贤类能。其事则异。
今者澄清省察。以得人为功。
直道公议。天下属目。
此时而失。则所失多矣。
德舆伏膺儒行。三十未立。
拊躬责已。知不如人。
俟他时进修。与诸生齿。
方冀当大君子眷念之至。申鄙夫报效之分。
今若以赀用所迫。苟进一官。
则佣书贩舂。亦足自给。
必不敢以区区之身。上累名器。
敢拒黔敖之食。徐受山涛之恩。
下情所守。在此而已。
是以竟未获拜谢者。以必所不敢当也。
伏惟宴閒之馀。俯察愚朴。
文章鄙略。不足以烦省览。
用此陈露。惭畏伏深。
不宣。德舆再拜。
嗟来行 明 · 徐庸
齐饥谷不熟,民庶俱有灾。
黔敖富家翁,设粥呼嗟来。
有士贸贸行,听此以为耻。
谢之复不食,终焉至乎死。
淮阴昔在陈,漂母哀王孙。
丈夫贵立功,小故何足论。
表贤母闾 清 · 陆陇其
 押先韵 出处:三鱼堂外集卷六
越岁在龙蛇,风景偶告愆。
畿南及畿北,处处民苦癫。
黍苗尽枯槁,农夫空胝胼。
草根尽充食,斗米三百钱。
恒阳有贤母,恻然心悯怜。
我赖先世德,诸子聿翩翩。
声名溢中外,冠缨满堂前。
当此旱魃虐,千里多罄悬。
天子尚咨嗟,忧形云汉篇。
况吾桑梓情,忍视无突烟。
前宪有遗则,我愿一追搴。
郑展出钟黔敖陈粥饘。
岂不惜钱财,其如心郁邅。
我食可无肉,我衣可不鲜。
但无沟中瘠,我便安食眠。
出我饔飧资,一一陈路边。
务使鸠鹄形,残喘得苟延。
闾里竞欢呼,何啻甘露零。
歌祝遍遐迩,直达九重天
有诏出丹陛,伐石南山巅。
特表贤母闾,芳声俾永传。
寄语厚积者,勿徒务戋戋。
苏兹菜色人,胜于买良田。
煮赈 清 · 戴毅
七言律诗 押侵韵
不是儒生能泽物,只缘郊外苦呻吟。
黔敖莫作嗟来食,斗谷唯存纾难心。
雨洒芳田春寂寂,风吹古刹晓阴阴。
可怜书业余清况,淡泊长留座右箴。
苏门三贤诗 其三 饿夫 清 · 王士禛
 押职韵 出处:渔洋山人精华录卷三
彭姓字了凡蠡县人遭闯乱弃诸生饶阳为乡塾师巳而从孙徵君于苏门或授之不受竟坐死啸台之旁徵君题曰饿夫墓
黔敖呼饿人,不受嗟来食
使之当大事,必让千乘国
灵辄饿翳,倒戟一何力。
箪食不忘报,竟脱宫甲逼。
苏门有饿夫,风节夙所植。
生饿苏门下,死葬苏门侧。
啸台高峨峨,百泉流湜湜。
清风一相映,水石起寒色。
遐哉首阳,千古长太息。
与彭郝二学正书 南宋 · 周孚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二○、《蠹斋铅刀编》卷一八
孚再拜。
昨日辱宠临,委谕谆复,诚爱我厚,知感知感!
鄙性执愚,与人不疑曲,非但今日也,不知能见谅否?
古人有言:「人心不同,其如面焉」。
世之人孰不乐富贵而恶贫贱?
而孚之性则乐贫贱而畏富贵者也。
芑藿之食甘于五鼎,繻接之衣煖于文绣,徒步而徜徉,以为安车驷马之不如也。
自得一第,十有二年而始书一考。
中间欲应所谓词学科者,习之岁馀,忽自笑曰:「吾应是欲何求哉」?
乃舍去。
吾子观之,仆岂汲汲于宦达者?
自到此,所行所言,吾子亦熟知矣。
餐钱稍赢,得百亩田以归老。
此语不但对吾子言之也,凡相识者皆知之,此仆之志也。
至于荐举一事,非徒不出诸口,亦且不萌诸心。
然与人同居一州,既为吾之长,不敢慢也,不敢谀也,要以如礼而止,则吾之道毕矣,吾亦何所冀于人哉?
然平常知我稍深,待我稍敬,苟以是来则姑受之,以不逆其意。
安有平日以众人遇我,而一旦号于人曰:「此吾知己」。
吾将谁欺乎?
如曰既为是官,则当受是举,是荐举之法以官而不以才也,是岂设法之意乎?
仆才既在人后矣,乃于此冒昧而受之,是无耻也。
读古人之书而为苟贱无耻之事,纵仆不自愧,奈友朋何?
且既非知我者,是必怜我而与之也。
怜而与之,是黔敖之食也,饿者之所不受,而子为我愿之乎?
凡此,幸吾子思之。
昔夫子于季孙而不食,于少施氏而饱,曰:「少施氏食我以礼」。
此先君子之所行也,仆何敢忘焉?
吾子行将仕矣,亦不可不熟讲之。
目疾未愈,草草上状,殊不尽所怀,幸照察。
不宣。
奉和竹庄吴中丞夏涝叹 清 · 谢绶名
 押个韵
天外泻银涛,浑疑炼石破。
昼黑云近头,龙逼蛟涎唾。
才免庚癸呼,何期风水作。
飞瀑落檐牙,雷鞭催雨大。
忙停北海,惊起东山卧
波撼城欲倾,舟摇更箕簸。
倏尔变沧桑,农不安床座。
万顷香稻禾,崇朝收拾过。
当春播种时,田畯尝考课。
黍苗赋芄芄,把酒临风贺。
不图灾患罹,末由分勤惰。
自嗟命不辰,非关用力愞。
秋荐乏糇粮,洁蠲愁无糯。
鹦鹉罕啄余,豆刍称贷莝。
狼狈穷无归,扶持伤鲜左。
眼前皆鸿嗷,米珠尚有那。
老羸疾易侵,忍饥备药锉。
苟且延残生,糠秕杂土堁。
枵腹嗟黔敖,蒙袂五中饿。
与其腼墦间,盍去远方些。
丈夫半无衣,遑恤妇人𧟌。
茅茨已飞扬,涕泪交泥涴。
中有小村娃,垢面减姿媠。
中有素封家,钱未留一个。
缺衣望生全,缺食难医瘅。
燹劫继沦胥,皖民太坎坷。
大地遍凶殃,柱臣叹无奈。
幸达九重知,发粟散财货。
荒政在均平,帑金毋惜剉。
观察首观风,查稽需僚佐
抚恤谨推诚,吏胥防欺■({坐犮})
勤慎吾侪分,清廉共切磋。
仰体好生机,岂顾声华播。
亿兆乐鸿施,或能弥小挫。
赈济古所难,勉将精神驮。
耳目虑不周,晡旦循环逻。
群感怜悯情,好听绅耆譒。
有司庶绩熙,开府南邦坐。
盛德民弗谖,善气同转磨。
寇君借一年,功参左右个。
拜手读新诗,阳春愧难和。
戏答故人打油八首 其五 当代 · 陈振家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定学黔敖不食嗟,围园除秽又烧畲。
借来炎帝一丁火,烘出南天几片霞。
焚尽香花和毒草,栽培苦苣共甜瓜。
猪肥人溺勤浇泼,青盖幢幢气象华。
昭文相公 北宋 · 陈舜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三六、《都官集》卷一○
具官某,谨拂揆日,斋虑裁书,顿首再拜,惶恐有闻于昭文相公阁下:某尝伏谓君子之蹈道行乎天下,甚哉,求适乎用舍去就之难也!
人生孰不慕富贵而恶贫贱?
孰不美膏粱而厌藜藿?
孰不悦文绣而褫蓝缕?
孰不快使令便嬖,而悯劳苦其肤体?
孰不乐志泽日加于天下,而嗟穷拂其所为?
孰不好声名白于日月,而耻湮没无闻?
又顾天下非无有馀之势,而不足称己之养,伸己之愿。
然而君子之蹈道行乎天下者,遇不遇,得不得,人人未尝齐也,是何也?
或曰,时也。
君子不谓时也。
周公相天下,朝诸侯,如运之掌。
为得时乎,则生周公之时者,伯夷、叔齐而饿死,孔子为旅人走四海,死无置锥之地
为不得时乎,则生孔子之时者,管夷吾、晏平仲尝以其君霸。
是以君子不谓时也。
或曰,命也。
《语》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周公固达矣,远则四国流言,近则成王不知,周公惕然惧不获光明文武之道,而大坠辅佐之业,乃作诗以遗王,名之曰《鸱鸮》。
仲尼固穷矣,失鲁司寇,将之荆,既先之以子夏,又申之以冉有,其适诸侯也,未尝不皇皇然。
使周公谓命也,则不闻流言而惧;
孔子谓命也,则不适诸侯。
是以君子不谓命也。
然则其馀用舍去就之间,亦可谓难矣。
周公管夷吾、晏平仲得其所就,就之不为谄;
孔子、伯夷、叔齐得其所去,去之不为固。
后之就者,不有周公管夷吾、晏平仲之道而仕者,皆茍仕也。
后之去者,不有孔子、伯夷、叔齐之义而隐者,皆妄隐也。
故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之于人也,审己之所以去就,求不失其正为不难;
处人之所以用舍于己,使不失其义为甚难。
茍能审己,又能处人,故不以人之将舍己者就于人,不以将用己者去于人。
就其所舍,虽得之,君子曰「曾不若黔敖之饿夫也」;
去其所用,虽得之,君子曰「是视天下而路也」。
古之人,其难于用舍去就之分常如此,今之人奚独不然?
非慕富贵、美膏粱、悦文绣、快使令便嬖、乐志泽加于天下、好声名白于日月之甚也;
非恶贫贱、厌藜藿、褫蓝缕、悯劳苦、嗟穷拂、耻湮没之愈也;
周公、孔子、管、晏、夷、齐之道亡也。
是何也?
时然也。
古之所以就于世者,道德成于国人,则乡大夫、乡先生礼而宾之矣;
辩说合于卿大夫,则公执礼而见之矣;
志策闻于国,则国君束帛而求之矣。
非若今以言语之度量揭于有司,群群而来,合则得之,不合则去之,如此之薄也。
古之所去于世者,去于鲁则之卫,去于卫则之齐、之晋、之宋、之秦,或之四夷,非若今不合于有司则为匹夫矣,或穷且死而已矣;
不合于朝廷则为黜臣,或锢且卒而已矣。
是以今之君子,尝不及古人有磊落去就出入之节,而上之人无恐恐失一士之悔。
虽然,谓古之所以用舍人之道未能遽复之可也,谓古之所以用舍之道不足复不可也;
谓今之所以去就人之道,虽失士,而不可出于中国可也,谓今之所以去就人之道无失士在中国不可也。
茍有人焉,好古之道,持古之所以用舍去就之义,而不出乎天下,其将以古之道与古所以用舍去就之义望于吾君吾相而已乎?
将不以古之道与古之所以用舍去就之义望于吾君吾相而已乎?
孟轲曰:「我非尧舜之道,不敢陈于王前。
夫岂不美仁义之道哉?
其心曰,是恶足与言仁义也。
故齐人无如我敬王也」。
今其来也,如不以古之道与古之用舍去就之义望吾相,不恭莫大焉。
古者旌以招士,皮冠以招虞人。
虞人,野之鄙人也,不得其招则不往,况国士耶?
今之天子以招天下之士者,有若六博之道耳,或偶以胜,或偶以不胜。
不胜者不得怨,胜者曰幸,不幸偶然也。
所谓六科以策天下之士者,则又甚矣,乃若射寠数之术也,然六题者,必命群籍隐奥嵬琐之言,而加之参互离绝,以求为难知之势,幸则知之,为中选,不幸则不知,不知为不中选。
然而天下之士,负经世王佐之略,如汉之董仲舒有直言敢谏之心,如唐之刘蕡袖然出于是科者,不可谓得其招而来也。
谓今之天下应选之士,虽有古人之道,而无古人之节,故不得其招而往,亦不可也。
盖以朝廷承平熙洽,巷歌里诵,文章声名,际天接地,歛材日繁,得士亦众。
臣工如《棫朴》之富,岩谷无《考槃》之乐。
士之生是时也,名不齿于当路,则不免为乡人
养不及于禄食,则卒困于畎亩。
求而不得者有之,未有不求而自得之,故皇皇汲汲而来也。
古之任士也,任其所长,不任其所短,是以材有馀,治道罔不足。
今之于士也,求其所不知而问之知,就其所不能而责之能,虽得之,盖亦不赡矣。
故比岁诏举,所得不过一人,甚者天下无一足以充其选。
非士亡也,任其所短而不任其所长而然也。
以若所举,为吾君吾相者,不可为之动心而已乎?
古之于士也,不惟举而用之,其所以礼之遇之固有道也。
有若周公焉,为文王之子,为武王之弟,为成王之叔父,其于天下不贱矣,然而布衣之士,所执贽而师见者十人,还贽而见十二人,穷巷白屋所见者四十九人,进善者百人,教者千人,朝者万人。
是古人之于士者,亦多术也,或爵之,或禄之,或尊之长之,或教养之。
非若今挟甚重之资,持不可合之势,与者穷日力大荣之,否则悻悻而拒之,訑訑如也。
近世之名制举者亦可考矣,有若唐武德之举,不有常制,皆标其目而搜扬之,文策高授以美官,其次不过得一出身耳。
岂若今揭殊众之选,名非常之举,得之则不旋踵取富贵,否则弃而去之,碌碌如也。
某尝远观周公成王之世及唐武德之时,礼修乐备,刑清讼简,家富人足,颂声休烈,焕乎甚盛,毕、召、虞、虢,众圣相与辅佐,其次房、杜、魏、李众贤相与谋议,然且进善之意如此之勤,取人之法如此之当。
以彼较今,不为无事。
是宜吾君吾相,方孳孳于天下之士,大约古之制,少釐今之为,求必得士而后已也。
阁下道德功业,不独于今一人,于数百年中特一人耳,岂止能致吾君武德之君而已,自比于周公,不为过也。
某不肖,无古今术学,徒慕古人之节义。
窃幸阁下讲道致治之期,留神收士之日,不自虞度,起于海滨,求致身于阁下爵禄长养之中。
前此者故持所撰《治说》五十篇委置门下,如蒙阁下察其言,信其所存,其为求合于世之道,粗曰不茍矣。
然而复陈区区如是者,今蒙朝廷收采,俾从事于有司,有司必将发难知之题,举一人二人之合,幸而得之,未可知也。
不幸记诵之不及,科指之不明,遂为碌碌者,俛首而去,则终年不能望阁下之门墙,而无路尽其愚忠矣。
故尽布之,求无愧于古人。
感怀六十六首 其五十四 明末清初 · 殷岳
 押马韵 出处:留耕堂诗集
为食待饥人,黔敖本仁者。
饿夫蒙袂去,嗟来食苟且。
贤豪感知己,志意不可下。
生死须臾间,黄金视土苴。
绵绵谷,枯落弃中野。
物性返自然,天年即纯嘏。